旅游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增长见识,实现心灵的升华,情操的陶冶。
到黄山旅游的朋友很多,黄山的风景闻名海内外,旅游的价值很高,但是黄山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是稍逊的。比如你到扬州就会联想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再如你到苏州游寒山寺和枫桥渡,你会不停地被拉进儿时启蒙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但是到黄山,就没有这般的感觉了,整个黄山地区的文学气场都弱。
文学的气场虽弱,但不可以作为惰学的理由。比如我在屯溪老街附近就见到一幅对联,很有代表性。对联是:黄白冠五岳,庄老平六合,横批:屯蒙学舍。很有气势与韵味,其中黄白,指的是黄山与白云山。
屯溪老街附近,延安路28号,晚上拍的。有一晚我还进去过,有陈列,也有讲座,都与文化有关,related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我要说的黄山第一首诗,每一位登黄山的游客有必要学,它就是黄宾虹的
《仙人指路》__
黄宾虹
此去天都近
灵奇恣讨探
莫辞登陟苦
捷径笑终南
有朋友说了,你提的黄宾虹似乎名气不够大,诗作的工整对仗和深义,都能跟唐诗宋词有一比吗?这首诗是刻在黄山玉屏峰与天都峰之间的路边的,在此驻足的游客很多,但是真正理解这首诗的人并不多。我2017年春天登黄山时,当时也是不甚了了的。对黄宾虹这个名字,仅是知之而矣。黄宾虹是当代著名画家,原籍歙县,著述在上海。把黄宾虹的诗与唐诗相提并论是不恰当的,因为当代文人作旧体诗的人太少,不能与唐与宋相比。如果把这首诗放在当代来看,则光彩毕现。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的立意非常好,思想性特别高,而且切中时弊。
这首诗的生字不多,陟(音zhì)是登山的意思。登陟,合在一起还是登山的意思。这就象英语里说climb,说ascending,说summit都是登山的意思一样的。
现在我把我理解的这首诗译成白话:
这里离天都峰很近了,
天都峰灵奇无双,应当直攀而上,尽情揽胜。
千万不要惧怕登山的艰苦劳累啊,
世上本无捷径,终南捷径只是笑谈罢了。
这首诗极高的思想性就是教育人们不要一心走捷径,所谓的终南捷径只是笑谈,世上从来都没有捷径,道路与风险是相伴共生的。对于当今社会的急功近利之风,不是正中要害,无情的鞭鞑吗?
我推荐的第二首黄山的诗是:
《游黄山白岳不果》__
明.汤显祖
欲识金银气;
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
无梦到徽州。
这首诗的作者是汤显祖,是明代大剧作家,他的代表作是《牡丹亭》。针对这首诗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赞美徽州,另一种则是相反,表达了诗作者生性不善逢迎,从来没有到徽州的愿望。单从上下文的连贯逻辑看,后面的解释是对的。黄山白岳指黄山和齐云山,齐云山是道教名山;黄山白岳又暗指金银。汤显祖游黄山白岳的想法没有成行,最后没有去。全诗解释,意欲结交财富之气,一般都到黄山齐云山游历;我这个人生性愚钝,从来就没有想到去徽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