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5.22设立融资租赁公司的公告,西安长青动力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金额:2亿元人民币。根据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分布式能源领域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系统服务商的发展战略,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为充分发挥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拟以自有资金2亿元出资设立西安长青动力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暂定名,以工商登记为准,以下简称“融资租赁公司”)。最终融资租赁公司的正式运营需取得陕西省商务厅的审批,审批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2018.11.15为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实现气体板块规模化的发展,公司拟将目前已投建运营的石家庄陕鼓气体有限公司全部100%的股权转让给陕西秦风气体股份有限公司。秦风气体是陕鼓动力的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为63.94%。
2018年报
营收50.39亿,增27%,净利3.5亿,增45%。“分布式能源”是根据区域能源物料的供给特点,通过能源规划及综合利用,提供从供给端能源(供水、暖、冷、电、燃气、工业气体、蒸汽)到排放端(污水、垃圾等)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综合能源解决方案,集中管理、充分利用当地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数据显示,我国的单位GDP能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是欧美发达国家的2.5倍,节能降耗空间巨大;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消费需求也在持续增加。根据《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到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将提高20%,而分布式能源正是非化石能源的重要来源。分布式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已成为落实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公司致力于成为分布式能源领域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系统服务商。为此,公司采取布局全流程系统方案构成要素、持续进行流程再造、整合资源、优化保障制度等措施,从设备、服务、工程、运营、金融等五大产业维度出发,通过基金+、技术+、能源互联+、贸易+、PE+等模式创新,为用户提供“专业化+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公司布局流程工业、工业园区、智慧城市、军民融合等领域及“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持续强化市场和客户的主导地位,将绿色、智慧、一体化能源互联岛技术与市场用户的流程相结合,提前介入,顶层规划,系统设计,梳理产能端、用能端、能量转换的环节,以“产能最多、用能最少、余能回收最大”为原则,以“一体化、智能化”为核心,以“冷、热、电、气、水、固废、安全、消防、环境监控”为线索,从全流程角度构造定制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实现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的不断优化。公司正在从单一产品制造商向分布式能源领域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转型,走出透平机械领域单一产品、领域的思维局限,寻求智慧化整体方案。通过对能源转换、能源应用、余能回收、废弃物处理各环节的整体设计和分级利用,大幅度提高能源的总体效率,改变现有的能源利用格局,并由系统解决方案而改变现有的产业生态,形成产业群。以智慧生态平台优势、汇集资源提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解决方案,占据价值链最高端。2018年公司实现订货量117.7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72%,
冶金行业营收18.09亿,增9%,毛利率20%;石化行业营收29.1亿,增56%,毛利率22%;能源行业营收0.6亿,增-61%,毛利率23%;电力行业营收0.03亿,增-18%,毛利率81%;制药行业营收0.55亿,增-38%,毛利率37%;城建行业营收0.47亿,增-37%,毛利率4%;国防行业营收0.024亿,增-58%,毛利率34%;其他行业营收1.22亿,增236%,毛利率16%。
分产品:能量转换设备营收25.58亿,增17%,毛利率22%;工业服务营收11.28亿,增46%,毛利率19%;能源基础设施运营营收13.24亿,增42%,毛利率23%。
分地区:国内44.06亿,增30%,毛利率22%;国外6.04亿,增17%,毛利率15%。外销占比%。
2019年报
营收73.04亿,增44%,净利6.03亿,增72%。公司是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企业,是为石油、化工、冶金、空分、电力、城建、环保、制药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提供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和服务商。公司业务分为“能量转换设备制造、工业服务、能源基础设施运营”三大业务板块。其中,第一板块能量转换设备制造包括各类透平压缩机、鼓风机、通风机、工业能量回收透平、汽轮机等;第二板块工业服务包括投资业务、金融服务、备品备件服务、设备单元维保运营、能量转换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EPC等;第三板块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包括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智能一体化园区、水务一体化(污水处理)、热电联产、冷热电三联供、垃圾处理、生物质发电以及气体业务等。公司从单一产品制造商向分布式能源领域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转型,公司通过对能源转换、能源应用、余能回收、废弃物处理各环节的整体设计和分级利用,大幅度提高能源的总体效率,改变现有的能源利用格局,并由系统解决方案改变现有的产业生态,形成产业群。公司以智慧生态平台优势、汇集资源提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解决方案,占据价值链最高端。公司采取布局全流程系统方案构成要素、持续进行流程再造、整合资源、优化保障制度等措施,从设备、服务、工程、运营、金融五大产业维度出发,通过基金+、技术+、能源互联+、PE+等模式创新,为用户提供“专业化+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冶金行业营收30.09亿,增66%,毛利率22%;石化行业营收31.06亿,增6%,毛利率20%;能源行业营收2.25亿,增271%,毛利率10%;电力行业营收0.16亿,增369%,毛利率30%;制药行业营收0.33亿,增-40%,毛利率43%;城建行业营收0.34亿,增-27%,毛利率-5%;国防行业营收0.43亿,增1702%,毛利率20%;其他行业营收8.03亿,增556%,毛利率27%。
分产品:能量转换设备营收38.99亿,增52%,毛利率24%;工业服务营收17.13亿,增51%,毛利率16%;能源基础设施运营营收16.57亿,增25%,毛利率19%。
分地区:国内65.90亿,增49%,毛利率21%;国外6.79亿,增12%,毛利率23%。外销占比%。
2020.5.6上证所,2019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年报披露,公司期末货币资金为44.10亿元,同比增加27.21亿元。同时,公司期末短期借款12.66亿元,同比增加9.16亿元,利息费用3878.62万元,同比增长31%。请公司补充披露:(1)公司本期货币资金与短期借款同时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2)除已披露的受限货币资金明细外,是否还存在其他货币资金受限情况;(3)本期货币性资产主要增长在母公司层面,借款增长主要在子公司层面,请结合母子公司资金调剂模式和闲置货币资金的运用情况,说明公司对货币资金的运用是否经济、合理。(2020.5.23回复,1、2019年陕鼓动力合并报表货币资金同比增加27.21亿元,主要源于母公司货币资金同比增加27.91亿元;2019年陕鼓动力合并报表短期借款同比增加9.16亿元,主要源于子公司短期借款同比增加6.13亿元。从资金来源角度,母公司的资金积累得益于产业的快速发展。2019年公司持续聚焦分布式能源市场新风口,积极把握产业升级发展契机,制定并推进“1+7”产业战略,强化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业绩稳步增长。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04亿元,同比增长44.95%;实现净利润6.71亿元,同比增长79.35%;经营业绩的快速增长带来更加充裕的现金流,2019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16亿元,同比增长75.09%,是母公司货币资金增长的主要来源。从资金配置角度,货币资金增长是资产配置结构调整的结果。2019年外部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增大,金融市场风险叠加,为了更好的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公司及时调整理财投资策略,减少了银行理财产品的配置,加大了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共计27.16亿元,因此报表列示上货币资金科目显示较大增长。2、2019年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秦风气体快速发展,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17%;净利润同比增长29.14%。随着秦风气体的发展壮大,其获取外部融资的能力逐步提升。2019年受外部市场降准降息的持续影响,市场融资成本下降,2019年10月底,1年期市场贷款基准利率已连续三次下调至4.2%,秦风气体子公4.80%司与金融机构商定的实际融资成本相对更低,秦风气体的子公司引入外部融资6.07亿元,体现在合并报表上短期借款的增长。此外,2019年陕鼓动力母体引入外部低成本融资,用于日常经营支出,导致合并报表短期借款增加约3亿元。3、公司的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集中管理模式,针对公司内部的资金余缺状况可以进行内部调剂。内部资金调剂以满足公司整体效益最大化为前提,同时兼顾子公司独立融资能力的建设。公司资金团队持续关注外部市场利率的波动,如果出现低成本融资窗口,从经济性角度考虑,优先鼓励子公司引入外部融资;如果没有合适的融资窗口,则通过内部调剂来满足子公司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综上所述,此调剂模式降低了子公司融资成本、增强子公司独立融资能力,提升了公司整体资金效益,具有其经济性及合理性。4、公司始终专注于主业发展,针对货币资金,坚持以稳健增值为第一目标。公司从理财产品投向、合作机构和过程控制三个方面来保障理财资金的安全性。在理财产品投向方面,考虑到金融市场风险不断加大的现状,公司及时调整理财策略,投资以保本为主,主要投向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的保本类产品,风险较小。)
2020.9.12持股5%以上股东股权无偿划转,2020年9月11日,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陕鼓动力”)收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中国标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标准集团”)转发来自西安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的文件《西安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将中国标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无偿划转给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的通知》(市国资发[2020]164号),为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市国资委拟将标准集团持有的公司5.16%股份无偿划转至西安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投集团”)。本次无偿划转完成后,工投集团将成为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西安市国资委,本次无偿划转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2020.9.23收购报告书,为落实西安市人民政府有关西安市推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优化西安市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打造一流大型地方工业企业集团,做大做强上市公司,收购人拟通过无偿划转划入标准集团所持有的5.16%的陕鼓动力股份。本次无偿划转为西安市国资委就西安市国有企业因响应西安市政府关于推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总体部署而进行的划转举措之一。本次无偿划转完成后,标准集团不再是陕鼓动力的持股5%以上股东,工投集团将直接持有陕鼓动力5.16%的股份,并通过陕鼓集团间接持有陕鼓动力58.20%的股份,陕鼓集团仍为陕鼓动力的控股股东,陕鼓动力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均不发生变化。
2020.11.26于公司开展票据池业务的公告
2021.2.27西安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拟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将其直接持有的陕鼓动力1%股权,1677.96万股在2021年3月开始实施证券出借,该部分股份所有权未发生转移。截至本公告发布之日,西安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持有公司无限售流通股8665.2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16%。其中,用于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股份为1677.96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19.36%,占公司总股本的1%。
2020年报
营收80.65亿,增10%,净利6.85亿,增13%。公司是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企业,是为石油、化工、冶金、空分、电力、城建、环保、制药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提供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和服务商。公司业务分为“能量转换设备制造、工业服务、能源基础设施运营”三大业务板块。其中,第一板块能量转换设备制造包括各类透平压缩机、鼓风机、通风机、工业能量回收透平、汽轮机等;第二板块工业服务包括投资业务、金融服务、备品备件服务、设备单元维保运营、能量转换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EPC等;第三板块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包括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智能一体化园区、水务一体化(污水处理)、热电联产、冷热电三联供、垃圾处理、生物质发电以及气体业务等。公司从单一产品制造商向分布式能源领域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转型,公司通过对能源转换、能源应用、余能回收、废弃物处理各环节的整体设计和分级利用,大幅度提高能源的总体效率,改变现有的能源利用格局,并由系统解决方案改变现有的产业生态,形成产业群。公司以智慧生态平台优势、汇集资源提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解决方案,占据价值链最高端。公司采取布局全流程系统方案构成要素、持续进行流程再造、整合资源、优化保障制度等措施,从设备、服务、工程、运营、金融、供应链、智能化七大产业维度出发,通过基金+、技术+、能源互联+、PE+等模式创新,为用户提供“专业化+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公司布局流程工业、智慧城市及海外市场,持续强化市场和客户的主导地位,将绿色、智慧、一体化能源互联岛技术与市场用户的流程相结合,提前介入,顶层规划,系统设计,梳理产能端、用能端、能量转换的环节,以“产能最多、用能最少、余能回收最大”为原则,以“一体化、智能化”为核心,以“冷、热、电、气、水、固废、安全、消防、环境监控”为线索,从全流程角度构造定制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实现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的不断优化。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深入推进离心式压缩机、轴流式压缩机和TRT三大主要产品技术研发,2020年底,公司完成高压比轴流压缩机的开发并助力国家重大项目开展。
冶金行业营收46.42亿,增54%,毛利率21%;石化行业营收26.51亿,增-14%,毛利率21%;能源行业营收2.73亿,增21%,毛利率17%;电力行业营收0.36亿,增127%,毛利率30%;制药行业营收0.64亿,增93%,毛利率45%;城建行业营收0.36亿,增5%,毛利率8%;国防行业营收0.13亿,增-69%,毛利率10%;其他行业营收2.94亿,增-63%,毛利率30%。
分产品:能量转换设备营收40.11亿,增2%,毛利率25%;工业服务营收20.47亿,增19%,毛利率17%;能源基础设施运营营收19.49亿,增17%,毛利率18%。
分地区:国内66.75亿,增1%,毛利率23%;国外13.33亿,增96%,毛利率16%。外销占比%。
2021.4.22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与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拟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投资陕煤集团榆林化学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烯烃、芳烃及深加工工程项目配套10万Nm3/h等级空分子项目。合作模式:BOO;投资总额:48000万元;合作期限:15年。该项目投资将增加陕鼓动力100000Nm3/h运营规模,符合公司扩大气体业务的发展战略。同时,也可带动公司“设备销售、工程总包、工业服务”等产业,投资效益与协同效应明显。该项目投资极大提高了陕鼓动力气体运营市场影响力,对公司进军大型空分领域具有重大示范意义。
2021年报
营收103.61亿,增28%,净利8.58亿,增25%。公司作为分布式能源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主要服务于石油、化工、冶金、空分、电力、城建、环保、制药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公司构建了以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为圆心的“1+7”业务模式,为流程工业、智慧城市、一带一路等领域客户提供设备、工程、服务、运营、金融、供应链、智能化七大增值服务。在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中,公司通过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从全流程全区域供能、用能、能量转换的角度出发,通过多能互补梯级利用,将可再生、清洁及传统能源高效耦合集成,围绕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产品投资成本、项目运营成本、单位产品原料消耗、项目人力消耗等评价指标及环保、安全、效益、碳排放等综合指标持续进行优化,以智能管控、专业运营模式,按时、按需、按质向用户端提供分布式清洁能源综合一体化解决方案。在能量转换装备制造方面,公司主导产品轴流压缩机、离心压缩机、能量回收透平装置、硝酸四合一机组、空分机组、汽轮机等均属高效节能环保产品,主要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硝酸、发酵等领域。在工程总包业务方面,公司发挥分布式能源技术优势,为石油化工、煤化工、冶金、医药、食品、造纸、市政、环保、园区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用户提供系统工程方案和交钥匙服务,包括工程项目总承包、机电设备安装、节能项目诊断评估和能效分析、能量转换系统及节能环保工程等,并通过降低项目系统综合能耗,有效降低用户单位产品成本,通过一流技术、最短工期的工程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在工业服务方面,公司面向用户工艺全流程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服务,包括设备委托管理、备品备件零库存业务、安装调试、升级改造、检修维修、维护保养、绿色智能再制造、透平专用润滑油、自动化系统服务等,保证用户装备及其工艺系统的安全、高效、长周期、低成本运行。在能源基础设施运营方面,公司延伸产业链,开展气体单元、发电单元等的专业化运营服务,为客户降低运营成本,创造价值。公司通过先进的运营管理模式、智能化过程管理、流程优化技术,保障各运营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长期运行。
冶金行业营收74.18亿,增59%,毛利率16%;石化行业营收23.0亿,增-13%,毛利率23%;能源行业营收2.01亿,增-26%,毛利率14%;电力行业营收5.09亿,增42%,毛利率33%;制药行业营收0.39亿,增-39%,毛利率34%;城建行业营收0.035亿,增-90%,毛利率5%;国防行业营收0.026亿,增-80%,毛利率15%;其他行业营收2.38亿,增-19%,毛利率37%。
分产品:能量转换设备营收41.52亿,增3%,毛利率19%;工业服务营收36.22亿,增76%,毛利率17%;能源基础设施运营营收24.78亿,增27%,毛利率19%。
分地区:国内93.13亿,增39%,毛利率19%;国外9.39亿,增-29%,毛利率10%。外销占比%。
2022.6.16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警示函,当事人: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A股证券简称:陕鼓动力,A股证券代码:601369;赵甲文,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时任财务总监。经查明,2022年4月28日,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鼓动力或公司)披露公告称,公司于2020年开展“定期存单质押”业务,但公司在2020年度、2021年第一季度、2021年半年度、2021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因疏漏未将质押存单作为受限资金进行披露,未在现金流量表中体现。公司就上述业务更正前期会计处理,将2020年及2021年银行定期存单质押列示为受限货币资金,并调整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对相关定期报告中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追溯调整。对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及时任财务总监赵甲文予以监管警示。
2022.11.5控股股东集中竞价减持股份计划的公告,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鼓集团”)持有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976,653,706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56.53%。集中竞价减持不超16767200股。(2023.1.12实施结果,公司收到控股股东陕鼓集团发来的《关于提前终止减持计划暨减持结果的告知函》。截至2023年1月11日,陕鼓集团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了7,017,9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1%,本次减持计划提前终止。)
2022年报
营收107.66亿,增3%,净利9.68亿,增12%。公司透平技术国内领先,签约世界级压缩空气储能压缩机组项目,该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在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实现“单机功率世界第一”、“储能规模世界第一”、“转换效率世界第一”。公司聚焦市场客户需求,从全流程全区域供能、用能、能量转换的角度出发,运用“5+3+C(降碳)”能效指标优化分析法,构建了以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为圆心,集设备、EPC、服务、运营、产业增值链、智能化、金融七大增值服务为一体的“1+7”智慧绿色系统解决方案,全面服务于储能、石油、化工、冶金、有色、电力、顺酐、硝酸、发酵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一带一路、智慧城市等诸多领域。
冶金行业营收73.79亿,增0%,毛利率20%;石化行业营收19.66亿,增-14%,毛利率27%;能源行业营收3.29亿,增63%,毛利率19%;电力行业营收0.49亿,增-9%,毛利率33%;制药行业营收1.94亿,增402%,毛利率33%;城建行业营收0.4亿,增1028%,毛利率34%;国防行业营收0.067亿,增159%,毛利率17%;其他行业营收7.49亿,增215%,毛利率24%。
分产品:能量转换设备营收44.03亿,增6%,毛利率27%;工业服务营收33.19亿,增-8%,毛利率21%;能源基础设施运营营收29.87亿,增20%,毛利率14%。
分地区:国内98.76亿,增6%,毛利率21%;国外8.33亿,增-11%,毛利率20%。外销占比%。
2023.10.28全资子公司西安陕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变更名称和经营范围的公告,变更后名称:西安陕鼓数智化技术有限公司。
2023年报
营收101.43亿,增-5%,净利10.20亿,增5%,经营现金流净值13.52亿。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将世界一流的储能技术与获得中国工业大奖的能源互联岛技术结合,具备了从中温到高温、从大型350MW到小型10MW不同储能规模压气储能核心设备设计制造能力,实现了大中小规模压气储能领域市场的全覆盖。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储能、石油化工、煤化工、冶金、有色、电力、顺酐、硝酸、发酵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一带一路、智慧城市等诸多领域。经过持续的创新发展,公司已经构建起以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为圆心,涵盖设备、工程、服务、运营、金融、产业增值链、智能化的七大产业业务能力。公司自主研发的轴流压缩机、离心压缩机、能量回收透平装置、硝酸四合一机组、空分机组、汽轮机等多项高效节能环保能量转换装备产品,广泛应用于“两高”流程工业领域,为用户降本增效、节能降碳;以“一流技术、最短工期”的工程业务,为用户提供包括工程项目总承包、机电设备安装、能量转换系统及节能环保工程等的系统工程方案和交钥匙服务;面向用户工艺全流程,提供包括设备委托管理、备品备件零库存业务、安装调试、升级改造、检修维修、维护保养、透平专用润滑油、自动化系统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高效、长周期、低成本系统服务;开展气体单元等能源基础设施专业化运营服务,降低运营成本,创造效益价值;打造产品智能化、过程智能化、服务智能化三大体系,为用户提供面向分布式能源领域的全生命周期的数智化解决方案;金融服务体系以产融合作为切入点,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聚焦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投资运营、融资租赁等个性化、专业化金融解决方案。
冶金行业营收46.5亿,增-36%,毛利率19%;石化行业营收30.67亿,增55%,毛利率22%;能源行业营收12.46亿,增279%,毛利率24%;电力行业营收0.3259亿,增-28%,毛利率23%;制药行业营收1.51亿,增-22%,毛利率25%;城建行业营收0.42亿,增5%,毛利率20%;国防行业营收3.16亿,增4584%,毛利率15%;其他行业营收6.13亿,增-18%,毛利率30%。
分产品:能量转换设备营收43.31亿,增-1%,毛利率28%;工业服务营收23.23亿,增-30%,毛利率18%;能源基础设施运营营收34.64亿,增15%,毛利率14%。
分地区:国内91.34亿,增-7%,毛利率20%;国外9.84亿,增18%,毛利率28%。外销占比%。
2024年报
营收102.77亿,增1%,净利10.42亿,增2%,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将世界一流的储能技术与获得中国工业大奖的能源互联岛技术结合,具备了从中温到高温、从小型10MW到大型660MW不同工况要求压气储能核心设备设计制造能力,实现了大中小规模压气储能领域的全覆盖。公司引领硝酸机组技术新突破,成功开发了高速电机和背压式汽轮机共同驱动的汽电双驱硝酸五合一机组。公司研发突破了真实气体物性、易燃易爆介质密封、高含氢介质材料等轴流压缩机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工艺气轴流压缩机技术空白。报告期内,为全国最大规模的UOP工艺丙烷脱氢装置配套产品气压缩机组,也是UOP工艺丙烷脱氢产品气体压缩机首次采用轴流压缩机技术,开拓了轴流压缩机的应用领域。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储能、石油化工、煤化工、冶金、有色、电力、硝酸、发酵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以及一带一路、智慧城市等诸多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轴流压缩机组、离心压缩机、能量回收透平装置、冶金余热余压能量回收及化工工艺流程组合机组、硝酸四合一机组、空分机组、天然气管线及LNG机组、汽轮机等多项高效节能环保的能量转换装备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为流程工业以及园区、市政等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提供工程项目总承包、机电设备安装、能量转换系统开发设计、节能项目诊断评估和能效分析、能量转换系统及节能环保工程设计及工程造价等系统工程方案;面向用户提供包括安装调试、检修维修、备件服务管家、专业维保、绿色再制造、远程互联、智能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系统服务;全力打造产品智能化、过程智能化、服务智能化体系,为用户提供面向分布式能源领域的全生命周期数智化解决方案。
冶金行业营收40.97亿,增-11%,毛利率21%;石化行业营收40.14亿,增30%,毛利率22%;能源行业营收12.74亿,增2%,毛利率21%;电力行业营收2.86亿,增778%,毛利率10%;制药行业营收0.17亿,增-88%,毛利率21%;城建行业营收0.52亿,增22%,毛利率13%;国防行业营收2.72亿,增-14%,毛利率39%;其他行业营收2.40亿,增-60%,毛利率30%。
分产品:能量转换设备营收44.96亿,增3%,毛利率29%;工业服务营收17.93亿,增-22%,毛利率18%;能源基础设施运营营收39.62亿,增14%,毛利率15%。
分地区:国内91.88亿,增0.6%,毛利率21%;国外10.63亿,增8%,毛利率28%。外销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