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验证码
    查询预订信息
   
   
   
首页 资讯 留言
欢迎光临,您尚未登录。
在播歌曲:随风而逝

No flash player!

好象没有装flash播放器. 点击这里 去Macromedia下载.

回复
0
阅读人气
736

入伏怎么算,2019年哪天入伏,伏天多少天(为何伏天比数九天更直接)

中国传统上称每年最炎热的一段时间为伏天,也叫三伏天。三伏天是与数九天相对应的,数九天则是对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时间的称谓。由于地球的温度的升高要靠太阳光的持续照射,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炎热感比太阳的活动是滞后的。这就象是烧开水,不是火的温度达到最高时水壶里的水的温度也达到最高100度,而是持续加热一段时间,才达到沸点。伏天并不是从夏至日起算的,虽然夏至日是其算法的参照节点之一。伏天是从夏至节气以后的第三个庚日起算的,这个算法正好契合了炎热感的滞后效应。大家知道太阳在夏至日达到北回归线,也就是说伏天开始的时候,太阳的轨道已经在从北回归线向赤道返回的路上了。

数九天的算法与伏天的算法不同,数九天是从冬至起算的,过了冬至节马上进入数九天。同样的道理,地球温度的下降也是有滞后效应的,所以虽然进入数九天了,但人们的感觉还不是最寒冷的天,而是要到三九、四九甚至五九才是最冷的天。伏天就明显不同了,一入伏肯定就是最炎热的天了。所以伏天比数九天更直接。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差别,是因为数九天与伏天的算法不同。

三伏天的具体算法:入伏为“夏至三庚数头伏”。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至随后的一个庚日之间的时段,就是一伏。末伏为,从立秋节气后的第一个庚日至随后的一个庚日。一伏、末伏都算出来了,夹在一伏和三伏中间的就是中伏了。

虽然三个时段计算完成了,还有一个概念可能有的朋友不是很清楚,庚日是什么意思?中国传统农历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丑、寅、卯(mǎo)、辰、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每一天,都用天干和地支交叉标记,从甲子日,乙丑日,丙寅日......60天以后,重新甲子日......庚日就是天干地支纪年法中含有庚(元素)的日子。

了解了天干地支纪年法和庚日以后,我们就可顺理成章地知道,头伏、二伏和三伏分别是多少天,进而知道三伏天总共是多少天。因为天干一共是10位(元素),因此从一个庚日到下一个庚日,正好是10天。所以我们知道:

一、头伏固定是10天;

二、三伏固定是10天;

三、中伏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如果夏至和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则中伏是10天;如果夏至和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则中伏是20天。

四、头伏、二伏、三伏天数加总起来,就是三伏天的总天数。


2019年哪天入伏:


2019年三伏天推算:夏至日6月21日,立秋是8月8日,2019年入伏日是7月12日,7月21日头伏结束;中伏20天,7月22日中伏第一天,8月10日中伏结束;8月11日末伏第一天,8月20日末伏结束。伏天共计40天。

2019年三伏天期间
阶段开始结束
一伏(头伏)7月12(庚戌日)7月21
二伏(中伏)7月22(庚申日)8月10
三伏(末伏)8月11(庚辰日)8月20



2018年哪天入伏:


2018年三伏天,夏至日6月21日,立秋是8月7日,2018年入伏日是7月17日,中伏20天,伏天共计40天。(2018年的三伏天竟然与2016年的一模一样!)

2018年三伏天期间
阶段开始结束
一伏(头伏)7月17(庚戌日)7月26
二伏(中伏)7月27(庚申日)8月15
三伏(末伏)8月16(庚辰日)8月25







0楼  by: greenhill    发帖时间:2018/6/9 20:36:10  
 
 
1


手机版
 
         
       
     
关于我们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