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农历中,伏天用以表示一年中最炎热的一段时间,伏是隐藏,躲避盛夏的意思。伏天分为一伏(或初伏、头伏)、二伏(或中伏)和三伏(或末伏),因此伏天也称三伏天。每年的三伏天的日期不尽相同,那是因为计算三伏天的基准的日期不同,这个基准就是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为了更好地理解计算三伏天的方法,我们要先理清一个概念,什么是庚日。
中国传统农历采用干、支纪年和纪日,干(天干):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共10位;支(地支):子、丑、寅、卯(mǎo)、辰、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u第一声)、亥,共12位。每一日期,都用天干和地支交叉标记,从甲子日,乙丑日,丙寅日......60天以后,重新循环。所谓的庚日,就是含有庚(元素)的日期。
三伏天的确定方法:
一、入伏怎么算,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计算三伏天的基准,是三伏天的开始,到夏至后第四个庚日止,就是一伏。
二、中伏的起止,二伏(中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始,到立秋节气后的第一个庚日止。
三、三伏(末伏)的起止,"秋后有一伏",三伏从立秋节气后的第一个庚日始,至随后的一个庚日止。
因为天干一共是10位(元素),因此从一个庚日到下一个庚日,正好是10天。所以伏天三阶段的天数为:一伏固定是10天;如果立秋发生在夏至后第五个庚日之前,则中伏为10天,如果立秋发生在夏至后第五个庚日之后则中伏是20天;三伏固定为10天。
2019年入伏是哪一天
我们知道了计算伏天的原则之后,就可以知道2019年伏天哪一天入伏,中伏多少天,2019年三伏天总共多少天。首先找出计算基点:夏至是6月21日(己丑日),立秋是8月8日(丁丑日),只要知道这两天以后就可以把全部数据计算出来。己丑日下来是庚寅日(夏至后第一个庚日6.22)......庚子日(第二个庚日7.2)......庚戌日(第三个庚日7.12)......庚申日(第四个庚日7.22)......庚午日(第五个庚日8.1)......丁丑日(立秋8.8)......庚辰日(秋后第一个庚日8.11)......庚寅日(秋后第二个庚日8.21)。
因此2019入伏日是7月12日(夏至三庚入伏),头伏7月21日结束;中伏从7月22日开始,8月10日结束;三伏从8月11日开始(立秋后第一个庚日),8月20日结束。头伏和三伏固定是10天,中伏20天(立秋在夏至后5个庚日之后),2019年伏天共计40天,也是加长版的三伏天。2019年伏天的分布如下表:
2019年三伏天期间 |
阶段 | 开始 | 结束 |
2019年6月21日夏至;8月8日立秋 |
一伏 |
7月12(庚戌日) |
7月21 |
二伏20天 |
7月22(庚申日) |
8月10 |
三伏 |
8月11(庚辰日) |
8月20 |